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2025年10月21日,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建院88周年之际暨国际临床工程日,由《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和我院共同举办的"国际医工交叉融合交流暨世界知名医工专家参访交流"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本次活动是在校党委高度重视和指导下,校党委高度重视指导二附院医工融合战略纵深推进,医院深入贯彻"6352"工程和"1121"产教融合创新模式的具体实践,旨在进一步推动医、工、教、研、产深度融合,服务国家医学中心与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

为推动医工交叉融合工作,二附院积极落实校党委书记卢建军来院调研讲话精神,坚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持续推进医用机器人、医用大模型、脑机接口等前沿方向的院企、院地合作。今年以来,院领导班子已带队赴华为、迈瑞、科曼等龙头企业开展战略交流对接,推动超声质控中心、智慧医院、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急危重症装备研发等多领域合作,为本次国际交流奠定了扎实的院企合作与产学研基础。
此次来自美国、英国、约旦、巴拉圭等国家的近十位国际知名医工专家到访交流活动前,党委刘昌书记亲自谋划布局。医院张蓬勃院长、种铁副院长、王嘉寅副院长等院领导出席活动。世界医工专家首先参观了我院健康保健设施和流程,重点实地参观了我院5T高端磁共振、高端CT等先进设备,医学影像科团队现场讲解了设备在精准诊疗与应急保障中的融合应用。专家对我院在高性能医疗装备的配置水平与临床转化能力表示高度认可。





会议由种铁副院长以全英文主持,展现了医院国际化交流的深厚底蕴。张蓬勃院长致辞,欢迎远道而来的国际知名医工专家,介绍了西安交大二院拥有88年历史,始终坚持开放合作的理念,高质量为人民健康服务,积极推进医工交叉融合发展。现代医学起源于欧美,今年8月通过参观先进医学装备厂商,了解到国内医学装备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们期待以此次交流为契机,搭建起与国际顶尖团队合作的桥梁,共同探索医学与工程科技融合的创新路径,为保障中国乃至全球生命健康事业贡献智慧。

在学术交流环节,我院多个科室的专家代表以全英文进行了高水平的医工交叉成果汇报。骨科中心王栋主任系统介绍了脊柱骨肿瘤领域的最新医工交叉研究成果;神经外科任鹏宇医生详细汇报了仿生多通道前庭假体的研制及前庭功能智能康复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胡娟副主任分享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智能诊断系统的创新实践;泌尿外科田娟华医生展示了新型医用材料在泌尿系统修复中的功能化设计研究;胸外科马建兴医生全面阐述了胸外科医工交叉融合的系统性进展;消化内科谢宁医生则重点介绍了炎症性肠病的力生物学机制探究。



国际临床工程联盟(GCEA)主席Yadin David教授对我院的医工交叉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在'国际临床工程日'这个特别的日子,我们欣喜地看到交大二院在医工融合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这些创新实践为全球医工交叉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希望交大二附院能够加深融入国际医工交流。"David教授在会议现场特别向我院专家赠送了“国际临床工程日”纪念章,这一环节将整场活动推向高潮。国际临床工程联盟(GCEA)奖项委员会主席Elliot Sloane教授也表示:"医院在医工交叉领域的创新实践充分体现了'临床需求引领技术创新'的先进理念,这种发展模式值得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本次交流活动由医院国有资产与医学装备管理办公室、学科建设办公室和保健办公室三个部门联合承办。交流环节中,国装办叶泽宇主任代表医院的医工部门向来访专家介绍了医院的医学装备情况,尤其是近几年医院高端装备的发展情况、支撑建设情况。专家们还深入了解了我院在"互联网+"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临床药理实验平台建设以及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领域的创新实践,学科建设办公室纪泛扑副主任、护理部孔德玲副主任和药物临床研究机构办公室李静副主任进行了详细解答,专家们对这些二院医工融合创新成果进行了充分肯定并表现出浓厚兴趣。

活动最后,王嘉寅副院长以英文致闭幕辞,对各位专家在国际医工日这一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莅临交流表示衷心感谢。他强调,本次交流不仅是知识与技术的碰撞,更是未来长期合作的起点,医院将持续推进国际化、医工交叉化的创新路径,与全球伙伴共同应对医学挑战。

本次交流活动不仅深化了医院在国际医工领域的对话与合作,更彰显了我院在医工交叉领域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潜力。时值医院建院八十八周年,医院将继续推进"临床引领、工程支撑、交叉创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建设,为推动医学进步、服务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