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国际版| 员工版| 进入旧版|

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分层

时间:2025-10-17   作者:邓文静、胡晨   责编: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来源:     阅读:

       经过上一期的分享,相信大家对肺动脉高压的经典靶向药物治疗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那么,吃了药后怎么去评价疗效,怎么去随访观察,怎么调整治疗方案呢?我们这次就和大家展开讲讲。

首先,从药物治疗的起始,我们就严格筛选过病人,要么是符合药物治疗指征的第一大类肺动脉高压患者,要么是首选手术/介入治疗后效果不佳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其次,我们还提到了WHO心功能分级以及疾病危险分层,心功能II级以上患者考虑使用靶向药物,根据初始治疗时的危险分层,选择具体的药物使用方案。由此可以看出,肺动脉高压危险分层主要是针对第一大类肺动脉高压,尤其是适用靶向药物的患者。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可以从靶向药中获益,也可使用这个危险分层评估病情。而对于其他非第一大类的肺动脉高压患者,更多的是使用原发病的预后指标评估病情。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肺动脉高压危险分层。上一次在聊靶向药物治疗时已经呈现了这个评估表格(图1)。该表格纳入了很多的评估指标,检查结果与表中的标准对比,从而判断患者在每一个单项指标上属于低危、中危还是高危。然后本着就高就多的原则(单项指标最高危险分层/大多数指标所在危险分层),综合判断患者属于低危、中危还是高危。在患者初诊、治疗变更后以及病情变化时,尽量收集更多的指标评估病情。第二张表格(图2)是对危险分层的一个量化性的评估,纳入的都是临床上很容易获取的指标(WHO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BNP/NT-proBNP),给每个指标的不同范围赋予分数,将三个指标的分数相加,然后除以3,就获得了最终的评分,根据评分进行具体的危险分层(低危:平均分 ≤ 1.5中低危:1.5 < 平均分 ≤ 2.0、中高危:2.0 < 平均分 ≤ 2.5、高危:平均分 > 2.5)。这个表格主要用于疾病稳定期的随访。最后就是对随访监测的具体要求(图3),可以看出初诊时、治疗变更后3-6个月以及疾病恶化时需要全面评估,疾病稳定期仅需要每3-6个月进行基础评估。

图1 PAH的综合风险评估

图2 简化四分层风险评估表

图3 随访评估指标及时间建议

最后,和大家强调一下进行危险分层的临床意义。根据目前的临床研究结果,低危患者1年死亡率小于5%,中危患者1年死亡率在5%-20%,高危患者1年死亡率在20%以上。我们根据危险分层选择治疗方案,严格随访,全面评估,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目标是使患者达到并维持低危状态,从而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作为患者,做到充分认识疾病、配合治疗、严格遵医嘱随访,才能共同参与到疾病的决策和管理中,最终使自己获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