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国际版| 员工版| 进入旧版|

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第十届呼吸系统疾病热点论坛暨第六届间质性肺病学习班(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盛大召开

时间:2025-10-20   作者:明宗娟   责编:赵文颉     来源:     阅读:

2025年10月18日,由陕西省抗癌协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个体化诊疗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十届呼吸系统疾病热点论坛暨第六届间质性肺病学习班(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在西安市长安驿大厦酒店隆重举行。本次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汇聚国内呼吸领域顶尖专家,围绕间质性肺病(ILD)的诊疗进展、临床挑战、前沿技术等展开深入探讨,为线下200余名呼吸领域医生奉上了一场学术盛宴。

图片1.png

学术盛宴:聚焦临床痛点,解析ILD诊疗新进展

本次论坛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杨拴盈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汇聚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学组组长、中日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副主任代华平教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学组副组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主任张惠兰教授等国内多位知名讲者,并邀请了陕西省内多位知名专家担任大会主持和讨论嘉宾,覆盖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影像科、风湿免疫科等多学科领域,形成了跨学科、多层次的学术交流矩阵。论坛日程紧凑、内容丰富,14场专题讲座、3例临床病案讨论,涵盖ILD、尘肺病、呼吸介入等多个领域的前沿议题。

图片2.png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张惠兰教授带来《纤维化ILD诊治进展》,梳理了发病机制、药物研究动态和最新诊疗指南。中日友好医院代华平教授分享《急性弥漫性肺脏浸润影的诊治思路》,结合病例解析强调了“病因导向+针对治疗”的原则。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叶俏教授围绕《尘肺病的诊断挑战与治疗策略》,剖析了影像鉴别及病情监测难点。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陈娟教授以《基于可治疗特征驱动的ILD的动态管理》为题,提出以“可治疗特征”为核心的个体化管理模式。河南省人民医院汪铮教授分享《间质冻干Cell治疗ILD的进展》,呈现细胞治疗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初步成果。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陈丽萍教授线上解读《HP的诊治进展》,更新了HP病因认知与诊治进展。西安交大一附院郭佑民教授线上分享《嗜酸性粒细胞相关性肺炎的影像诊断》,结合大量病例详解影像特征,强调影像与临床、病理结合的诊断价值。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袁怀平教授线上开展《肺囊性病变的鉴别》讲座,梳理不同类型病变的影像特征,提升鉴别诊断准确率。

作为承办方,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多位专家也带来了精彩的分享:李学义副主任医师主讲《自身抗体谱在结缔组织疾病诊断中的解读》,阐述自身抗体在共病诊断中的价值;杨拴盈教授以《纵隔纤维素炎的诊治进展》为题,系统解析影像特征及治疗策略,填补临床认知空白;方萍主任医师带来《CTD-ILD治疗最新指南解读》,梳理最新治疗证据;张德信主任医师分享《呼吸介入技术在间质性肺病中的应用》,详解冷冻肺活检操作规范与临床获益;史红阳主任医师探讨《MDA5阳性皮肌炎诊疗思考》,提出“免疫抑制+呼吸支持+长期监测”综合方案;明宗娟副主任医师分享《肺癌合并ILD诊疗进展》,破解共病难题并提出多学科及个体化诊疗路径。

病例研讨:多学科协作破解复杂病例,锤炼临床思维

在病例讨论环节,西安交大二附院单虎主治医师分享了一例长病程自身免疫特征性间质性肺炎(IPAF)的管理;霍凯凯住院医师梳理了一例弥漫性肺结节经冷冻肺活检确诊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的诊治思维;马玉婉住院医师汇报了一例经全外显子基因检测确诊Hermansky-Pudlak综合征(HPS)的ILD病例,纷纷引发专家的热烈讨论。讨论嘉宾从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病理活检、多学科会诊等维度层层剖析,展现了ILD诊疗中“临床-影像-病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也为年轻医师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思维训练。

总结展望:凝聚共识,推动呼吸疾病诊疗再上新台阶

会议最后,史红阳教授进行总结,她表示:“本次论坛聚焦ILD的临床痛点与前沿进展,通过多学科专家的深度交流,不仅梳理了诊疗规范,更碰撞出了创新思路。未来,我们需持续加强跨学科协作,为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诊疗方案。”

图片20.png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国内呼吸领域专家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也为临床医师更新知识体系、提升诊疗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相信在各位专家的共同努力下,西北地区间质性肺病的诊疗水平将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守护人民呼吸健康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