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国际版| 员工版| 进入旧版|

聚共识 提质量 促发展——陕西省急诊质控中心新一届委员会会议暨急诊质控培训会议召开

时间:2025-10-19   作者:宏欣   责编:张雷     来源:     阅读:

2025年10月18日,陕西省急诊质控中心新一届委员会会议暨急诊质控培训会议在古都西安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聚共识 提质量 促发展”,旨在总结既往经验,深度解读急诊共识,表彰先进典型,共商发展大计,对推动全省急诊医学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伊始,作为省级急诊质控中心的挂靠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蓬勃院长致开幕词,他表示:交大二附院作为省级急诊质控中心的挂靠单位深感荣幸,同时也肩负重大责任。医院将一如既往、不遗余力地为省急诊质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人力、物力和政策资源支持,为筑牢三秦大地急危重症救治的生命防线贡献核心力量。

随后,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处一级主任科员王青主任充分肯定了急诊质控中心既往取得的工作成绩,宣读新一届《陕西省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委员会成员名单》。她对新一届委员会提出具体工作要求:面对新形势与新挑战,要重点聚焦急诊服务的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强化质控指标的引导作用,并建立健全长效发展机制,持续提升全省急诊救治的整体水平与服务能力。

陕西省医疗质量控制与评价办公室主任、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韩建峰教授向新一届全体委员表示祝贺!向关心、支持我省急诊质控事业发展的同仁们表示感谢!他强调:医疗质量是医疗卫生事业的生命线,是医疗机构立身之本、发展之基,更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核心所在。上一届各委员会的专家们在制定质控标准、开展专业培训、实施督导检查、推动质量改进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夯实我省医疗质量安全基础作出了重要贡献。陕西省医疗质量控制与评价办公室将与新一届委员们携手巩固老一辈成果,并持续推进陕西省急诊医学事业的发展与质量提升。

陕西省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主任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裴红红教授作表态发言,他承诺新一届委员班子将以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将提升本专业医疗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坚守安全底线,严防严控风险。紧跟专业发展前沿,结合我省急诊实际修订完善并动态更新各专业的质控指标、技术规范和管理标准。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准确掌握本专业医疗质量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和评估,帮助各级急诊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落实整改,实现医疗质量上升。密切与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各医疗机构的联系,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同、信息共享的急诊质控体系。探索基于大数据、信息化的智能质控模式,提升急诊质控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机制,推动我省急诊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

《陕西省破伤风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建议流程》在本次会议上正式发布。此流程的发布,将为陕西省急诊医学领域对破伤风防治提供更好的指导与帮助。

表彰环节,大会特别向在急诊质控工作中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员致以崇高敬意。急诊科本职工作已然充满高压与挑战,在此超负荷运转的基础上,广大医护人员仍能挤出时间、倾注心力投身于繁琐的质控工作,其精神尤为可贵,堪称“难能可贵”。这些受表彰的先进典型,正是从一线淬炼出的杰出代表:

会议下半场由陕西省急诊质控中心秘书交大二附院急诊科刘杰医师做质控工作汇报,随后会议聚焦急诊领域科研成果向临床实践的转化,由共识执笔人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彭卓、宏欣、时雨、潘龙飞、孙宝妮教授等依次深入解读了《中国急诊心力衰竭单元建设与管理专家共识》《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诊治急诊专家共识》《中心静脉导管冲管液及封管专家共识》《乌司他丁用于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专家共识》《基于药代动力学的临床常见药物急性中毒血液净化治疗共识》,王立明教授对《破伤风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建议流程》做了深度解析。这些共识与建议凝聚了急诊领域智慧与丰富临床经验的成果,系统地传递了急诊医学的新理念、新趋势,规范了急危重症的诊疗流程,提高了急救核心技术,支出了团队协作要点。浓厚的讨论与交流充分展现了陕西急诊人锐意进取、求真务实的学术风采。

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意义重大。它既是一次关键的“更迭”与“承启”,又是“充电”与“定向”。既总结了既往经验,又明确了未来路径,确保了质控工作的持续性与迭代性;通过榜样激励与学术引领,极大地凝聚了行业共识,提振了队伍士气,为学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无疑将为构建高质量、同质化的全省急诊急救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