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国际版| 员工版| 进入旧版|

【战“疫”回忆录】援鄂一线的点点滴滴

时间:2020-04-02   作者:援湖北国家医疗队 张丽   责编:傅媛馨     来源:     阅读:

接到医院支援湖北的任务时,主动请缨,却彻夜难眠。我所了解的抗疫一线现状都是来源于新闻和自媒体报道:“武汉封城、近万人的确诊病例、物资短缺、病人量大且病情危重、一床难求,全国大部分城市都下发了三级防控的通知”,这些刺眼的报道足以让我胆战心惊。

WechatIMG334.jpg

看着熟睡的儿子在想:“他才一岁,过了今晚你就长大了,妈妈无法体验你依偎在怀里的幸福感,你再也感受不到母乳的香甜”。看着熟睡的女儿:“虽然你已经快八岁了,但也不是完全能理解妈妈即将要去做的事情意味着什么”。“想着父母只有我一个女儿,想着爱人要照顾两个孩子,心理百感交集,我是否能活着回来,万一我不在了孩子谁来照顾,不能见证他们一步步的成长,母爱的缺失会给她们造成多大的心理创伤,父母谁来养老送终?”一连串问号摆在我的眼前。熬过了艰难的一夜,起床收拾行李,不知道应该带什么,但吸奶器和断奶要是必须要带的,不能还没打仗先给组织带来麻烦。

走出家门,我忍住泪水和内心的痛与两个孩子分别照了一张相,不敢回头。来到医院,剪掉长发,看到有队友在落泪,有的老师长发及腰,但为了减少感染,已经成寸头。看到周晓荣老师和岳老师害怕物资不够,为我准备的电热毯,秋衣秋裤,来到武汉真的很实用;李敏把他的新吹风机给我带来,文利悄悄在我包里塞进了两包VC片,雷姐帮我买到了B6和溴隐亭,断奶必备。王园跑前跑后,看我东西是否准备充足,还开玩笑说:“感觉你像去旅游”,我自己确实都不知道该如何准备了,多亏了大家。临走时还不停地往我包里放物资,当时医院物资短缺,大家都非常节约口罩,还为我带了两包。其实我心想,需要这些么,我们去的是医院,应该不缺吧,事实证明,我错了。巩妮发微信联系护目镜,露璐和还在哺乳期的张珅特意前来送行,杨主任、王主任、豆豆、蒋安、张健、惠博,赵阿姨和科室其他兄弟姐妹们全都放下手头工作,赶到了医院北广场,还遇到了要好的同事,一个相拥,一句问候,眼含热泪为我们送行,简短仪式后集体合影,看着王树国校长眼角的泪水,我知道这次疫情的残忍,和他对我们平安凯旋的期盼。

到了机场,浩浩荡荡的队伍,大家讨论着即将要去的地方是武汉,我心里一紧,因为武汉是疫情最重的地方,又有人说去的是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收治危重症患者,我的心又开始沉重了,院领导护送我们进入安检口,与队员一一道别,有许多不舍。飞机刚一落地,就接到机组通知:所有人员一级防护准备,帽子、手套、口罩、护目镜纷纷派上用场,感觉整个机场和空气中都弥散着病毒。

进入驻地后,开始对行李消毒,单人单间,我打开房间门,不知道该先迈哪个脚,房间里哪个区域该设置为污染区,哪个区域该设置为半污染区,哪个区域又该设置为清洁区,一脸迷茫,但很快淡定的思虑,速效手消毒剂放到门口,拖鞋三双:进门一双,房间一双,卫生间一双,衣服挑选三套:上下班一套,驻地一套,房间一套。第一晚睡觉,我带着口罩和帽子,事实证明这又是错误的,第二天起床,头晕,眼花。听了感控专家李六亿老师的讲座后,才恍然大悟,我过度防护了。接下来进入穿脱隔离服培训,大家凌晨12点还在训练,确保安全。

2月8日晚,巩书记和杨主任带领队伍组人员深入病区了解情况,迅速搭建医疗管理体系及护理与感控流程。我们护理三组B小组正式进入病区是2月10日晚,这个夜班,我终身难忘。严格按照同济医院的流程进行穿脱隔离服,进入隔离病区需要五道缓冲间,每进入一个缓冲间需要消毒门把手,进行手卫生,整套程序下来,严密的口罩下刺鼻的消毒剂味已经成为我闻过最难闻的味道。进入隔离区后,与同济的老师简单了解病区环境和病人情况后,我又开始呼吸困难、心慌气短,同济医院的老师让我坐到治疗室休息一下,帮我测了血氧饱和度84%,心想平时一定要加强锻炼肺活量,作为组长,还没工作,先倒下,太丢人了。同济医院的老师们说她们刚开始也是这样,时间长就适应了,好在休息一会后,逐渐好转。开始巡视病房,夜间治疗相对少,但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较多,有的患者不配合,不停自行拔掉呼吸机管路,推开病房门后一个患者血氧降低50%,调高呼吸机氧流量,与医生对讲机汇报病情后,迅速抢救,但当心电图成直线时,我还有不甘,一个生命就这样消逝了,我想他也是家里的顶梁柱,他是一个病人,也是一个父亲,最后小组王京和程龙在三级防护的情况下为这个患者做了尸体料理,让他有尊严的离开。其他病房呼吸机的报警声还在此起彼伏,我没有时间伤春悲秋,继续战斗。下班后,大家都很沉默,不想多说这场疫情给人类带来多么大的灾难,回到驻地开始“消、洗、烫”模式,进门消毒门把手、鞋底、外套。洗澡30分钟,几乎接近于烫澡,穿到医院的衣服全部8-4消毒液浸泡,一个小时已经过去。

为了改变进入隔离病房的缺氧症状,我每天带口罩在房间跑步半小时,第二次进入隔离区,不知道是跑步起了作用,还是防护服穿的过程注意了细节,感觉呼吸顺畅了许多。后来反思,第一次进入隔离区,穿隔离服时,看见口罩和护目镜有一点缝隙都拿胶步粘贴住,真正做到了“天衣无缝”,但结果是我胸闷气短。第二次进入后,没有再用胶布粘牢,感觉好多了,但又要面对护目镜起雾, 记得方舱医院休舱当日,转往病区20个病人,第二天复查早晨抽了20个患者的血,外加5个动脉血,平时可能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日程工作,得心应手,但是在三层手套、护目镜只有眼底的缝隙可以看到的情况下,我真是欲哭无泪,抽动脉血时甚至担心会不会扎到手,就这样艰难的完成了任务,一个班下来,觉得自己干了好大的工程。

WechatIMG335.jpg

在武汉的日日夜夜里,发现武汉真的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同济医院的老师们从过年到现在没有回过家,当晚上5点通知要把医院宿舍改建病房,7点要求他们全员撤离时,她们像逃难一样,迅速整理行装,没有怨言,配合着完成撤离工作。我们所在病区里的护士都是从同济主院区或者中法院区抽调来支援的,但我也感叹于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在流程方面细致入微,能够让护士没有遇到过的操作,按照流程顺利处理完毕。 进入病房的患者看到我们也是感激更多,有的患者说“都是我们害了你们,有家不能回,来这给我们帮忙”“穿防护服看不清走路,你小心点别摔了”理解的话时常回荡在耳边,内心暖暖的,有的患者是全家感染,还有的家人也在隔离,经常遇日常生活物品没有人能送来,我们的队员把驻地的个人物品,捐献给患者。有一位爷爷,出院时穿的是我们队员的一双鞋,看到这些,觉得疫情无情,但人间真情常在。我们小组的8名队员每天队想尽一切办法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手折花、手语舞、防护服贴照片等等,他们是王京、吴冰、李娅、程龙、寇璇、郑佳、王花丽,可悲的是一起这么长时间我却没能见到他们卸掉口罩的样子,只有在视频会议时才能看到他们的脸庞,大家在一起互相加油打气,共同渡过这些难忘的50多天。

WechatIMG332.jpg

今天,是驰援武汉第53天,也是接到通知回家的一天,当巩书记宣读撤离时,有高兴,也有不舍,50多个日日夜夜多么期盼这一天的到来,甚至幻想过无数个场景,但这一天真正来临时,反到没有那么激动…3月30日去医院拍摄合影,坐上了每天上班的大巴车,看着窗外熟悉的景色,心情却和以往不同,同济的党委书记说:“一日同济人,终身同济情”,感触颇深,是疫情让我们在一起,疫情散去,但我们不会散,多少个日日夜夜,我们并肩作战,相互加油打气,度过了多少个难熬的夜晚,互相倾诉内心的焦虑。内心始终对她们充满了敬佩,进病房病人烦躁不配合,同济的90后护士管旋不厌其烦的说:“爹爹,你不要怕,听话,配合呼吸机有节奏的呼吸,”起初进病房,我是恐惧的,但看到她们是这样对待患者,我又有什么害怕呢。同济的老师同样也赞叹我们交大二附院的医护人员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今天拍完医院合影后,本想着离开,有老师说同济医院的队友们在病房等我们,于是又又进了熟悉的病区,刚到电梯口,看到平时空旷的桌子上是用矿泉水摆的爱心,墙面上贴的是我们日常工作场景,还有气球和签名防护服,看到了熟悉的身影,上前一个拥抱,我绷不住了,眼泪夺眶而出,因为她们为我们离开而做的精心准备,因为她们还会继续去其他重症病区坚守,想起来这50多个艰难的日日夜夜,我们一路搀扶着走来,大家都红着眼角相拥而泣,一向坚强的杨惠云主任也在落泪,这份情谊不知道怎么形容再见了,武汉,再见了,同济的队友们,白衣执甲,今朝凯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