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2025年8月2日,陕西省药理学会老年病药物专业委员会换届会暨前沿医工交叉学术论坛在西安顺利召开。我院姬媛媛教授当选为第二届老年病药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董鹏、王岩、王志东、郑华东4名专家当选为副主任委员,其他3名副主任委员分别是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学院葛治伸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乔逸主任药师及西安医学院余琦教授。
本次会议由陕西省药理学会主办,老年病药物专业委员会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承办,陕西省药理学会领导招明高理事长、李小强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林蓉副理事长、刘俊田名誉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刘昌教授,以及来自国内各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委员代表出席会议。本次换届会由陕西省药理学会副理事长林蓉教授以及秘书长李小强教授主持。
陕西省药理学会林蓉教授、李小强教授主持换届选举大会。学会前任领导刘俊田教授谈到,陕西省药理学会老年病药物专业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在推动老年药学研究、改善老年患者药物治疗水平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学术交流、科普教育和临床实践等多个领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刘教授强调,老年病学科在面对我国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尤其在药物治疗和管理方面,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挑战。随着老年患者群体的不断扩大,老年病精准诊疗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未来的工作应继续聚焦老年病治疗的核心问题,推动老年医药学的科研进展,并加强与临床治疗的紧密结合,确保科学研究能够更好地服务老年患者的实际需求。
陕西省药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刘俊田教授致辞
陕西省药理学会理事长招明高教授发表讲话,对老年病药物专业委员会的贡献表示高度赞扬。老年病学科在中国老龄化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老年患者面临的药物代谢、吸收、分布、转化等方面的特殊问题,需要药理学领域更深入的研究与关注。他还强调,老年病药物专业委员会应进一步推动老年药学的研究和实践,为陕西省乃至全国的老年医药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陕西省药理学会理事长招明高教授致辞
上一届陕西省药理学会老年病药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郑华东教授总结并回顾了专委会自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包括与基层医院的合作、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等。郑教授还特别感谢所有学会委员一直以来的支持,并表示尽管面临许多挑战,专委会始终致力于为老年患者提供更好的药物治疗,并推动相关的学术研究与科普教育。郑教授也相信在新一届老年病药物专业委员会主委的领导下,专委会将在学术引领、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最后,郑教授衷心祝愿老年病药物专委会再创辉煌。
陕西省药理学会老年病药物专业委员会郑华东主任委员作专委会工作总结。随后,陕西省药理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李小强教授宣读换届批复,确认委员名单。经过严格的选举程序,产生了新一届陕西省药理学会老年病药物专业委员会共132名,包括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7名、常务委员35人。
招明高理事长为新任主任委员姬媛媛教授颁发聘书
颁发副主任委员聘书
新任主任委员姬媛媛教授在表态发言中,首先非常感谢陕西省药理学会招明高理事长、李小强秘书长及副理事长、林蓉副理事长,以及刘俊田名誉理事长给予的鼎力支持与悉心指导。诚挚感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刘昌教授在百忙之中拨冗莅临、指点方向。她谈到,接过这根沉甸甸的接力棒,深感责任重大,接下来,在陕西省药理学会的引领下,将恪尽职守履行主委职责,与全体委员携手共进。聚焦老年病诊疗核心难题,凝聚全省智慧,以"精准、创新、交叉、融合"为工作主线,深耕老年病精准诊疗的前沿技术研发、创新药物攻关、临床成果转化等关键领域,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探索工作新模式、新路径。持续培育优秀后备人才,打造结构合理、梯队完善的高水平人才队伍,让青年骨干成为专委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最终建成兼具专业特色、学术品质、学科内涵与行业高度的新一届专委会。
新任主任委员姬媛媛教授发言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刘昌教授发表致辞,首先对陕西省药理学会的信任表示感谢,感谢国内外高层次专家冒着高温酷暑来我院传经送宝。她指出,二附院将为国家级、省级学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继续全力支持各学会的发展壮大,致力于推动医工交叉等更多领域的深度合作与持续进步。刘昌书记还对新当选的主任委员姬媛媛教授表示热烈祝贺,期待在姬教授的带领下,专委会能够在未来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刘昌教授致辞
换届会结束后,会议进入前沿医工交叉学术论坛环节。此次学术论坛的主持人为西安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霍福权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学院葛治伸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学院成一龙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张义磊教授,空军军医大学李明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张秋娟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补亚忠教授,陕西省人民医院科研成果转化管理部主任刘仲伟教授。在各位教授的主持下,学术论坛汇聚众多国内外顶尖学者,展开了多领域的深入学术交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纳米医学中心主任帅心涛教授作了题为《医学影像探针与疾病诊疗》的学术报告,报告深入探讨了多种可视化纳米药物的设计策略,包括MRI、超声、光声、CT及PET等影像模式下的可视化实现路径,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深入讲解。此外,报告还涉及超声影像探针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定量评估价值,以及双模态分子影像探针跨越完整血脑屏障的关键技术突破,展现了纳米医学与多模态影像融合在精准诊疗领域的广阔前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苏州大学药学院副院长陈华兵教授作了题为《靶向性白蛋白纳米药物》的学术报告。陈教授分析了肿瘤治疗中的药物递送瓶颈,介绍了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和伊立替康脂质体的应用,并提出了新型蛋白质生物矿化技术,通过白蛋白模板进行生物矿化,提升了治疗效果并调控肿瘤微环境。他还强调,纳米粒多功能纳米影像探针的应用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该报告为靶向性白蛋白纳米药物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技术路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智能化递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复旦大学占昌友教授作了题为《临床问题驱动脂质纳米药物创新与转化》的学术报告。占教授介绍了脂质纳米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并重点讨论了脂质体阿霉素的优势与挑战,研究揭示了中性粒细胞在其跨血管转运中的作用,为脂质纳米药物的临床转化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策略。
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国家青千人才、东南大学夏洪平教授作了题为《基于分子病理与免疫的肿瘤精准诊疗研究》的学术报告。夏教授围绕靶点发现、免疫治疗和转化应用,详细介绍了团队在精准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尤其在癌症疫苗和免疫治疗中的创新策略,以及肿瘤精准诊疗领域的探索及发现。夏教授表示,未来将继续聚焦重大疾病的分子机制与临床转化,依托交叉平台推进科研成果落地,服务精准医疗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育部-上海市生物医药临床研究与转化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沈瑛教授,作了题为《靶向代谢酶抗肿瘤药理学研究》的学术报告。沈教授强调肿瘤代谢重编程在肿瘤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并介绍了PGAM1抑制剂在结肠癌免疫治疗中的潜力,并揭示了代谢靶点在肿瘤耐药和转移中的关键作用,同时表示,探索此类代谢靶点在肿瘤耐药和转移中的作用,将为推动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发展开辟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方向。
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杜少毅教授作了题为《基于机器学习的医学图像处理方法研究》的学术报告。杜教授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医学图像分割、病灶检测及多尺度处理中的应用,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间与传统流行病模型结合,开发出高精度预测系统。此外,杜教授也表示研究者不仅应追求高准确度的诊断,还应关注让这些技术在临床中更具可操作性和可解释性,推动医学和技术领域的深度融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物诊疗中心副主任孔光耀教授作了题为《m6A修饰在RAS诱导的骨髓增殖性肿瘤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的学术报告。孔教授探讨了m6A修饰在白血病中的重要作用,并为血液系统疾病的表观遗传调控提供了新的视角,强调了联合治疗策略的潜力。孔教授的报告为白血病的分子机制和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并为推动精准治疗和个体化医疗的进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西安交通大学学科规划与建设办公室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副所长徐云刚教授作了题为《复杂疾病的多维信息智能解码与有序调控》的学术报告。徐教授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复杂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尤其在多组学数据融合和个体化治疗策略中的突破,强调了人工智能在药物发现中的创新应用。在个体化治疗方面,徐教授强调了细胞筛选的关键性,并提出通过人工智能优化分子标记物的筛选过程,精准区分细胞亚群,从而为精准治疗提供支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闫文俊教授作了题为《爆发性心肌炎心肌损伤的免疫机制及药物干预新策略》的学术报告。闫教授分析了爆发性心肌炎的免疫机制,并提出通过阻断巨噬细胞焦亡的新干预策略,改善心肌损伤和心脏功能。最后,闫教授总结道,尽管当前治疗方法仍面临挑战,但这些发现为开发新的干预策略奠定了基础,推动了爆发性心肌炎精准治疗的进展。
各位国内外顶尖专家围绕前沿课题,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并深入探讨了医工交叉在未来发展中的巨大潜力。通过这些高水平的报告,与会人员不仅拓宽了科研视野,也激发了多学科协作的创新思维。在论坛的交流环节中,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普外科主任王志东教授结合自身临床经验,针对报告中的技术应用提出了独到见解,并强调跨学科协作的重要性。他指出,医学技术的临床转化不仅依赖于技术本身的成熟,更需要结合临床需求,推动医学和其他领域的深度合作。与会的其它学者也积极参与讨论,基于自身专业特点,结合讲座内容,与各位讲者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此外,与会研究生们也积极参与讨论,结合自己在课题研究中的实际问题向论坛讲者请教,获得了耐心的解答和指导。
最后,新任主任委员姬媛媛教授作会议总结时表示,本次学术盛宴汇聚了国内外众多顶级专家,讲者们的精彩展示为大家呈现了前沿研究的最新进展,体现了医工交叉深度融合。本届专委会的工作刚启动,未来将邀请更多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并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加入。姬媛媛主委最后感谢所有委员和参会者的鼎力支持,并期待在未来展开更多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学会事业迈上新台阶!